当前位置:首页 >> 接触器

中国经济靠打兴奋剂坚持不了多久0瑞安

2023-08-24 23:16:07  藕塘五金网

中国经济靠打兴奋剂坚持不了多久

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副院长黄剑辉

我的主题是构建中国经济中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新型驱动力,这个课题是中国推进十三五发展,推进两个一百亿的目标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总的考虑一共是五个方面,先从大的背景看,中国改革开放35年,到2013年中国经济总量达到56.88万亿,人均6800,已经达到中等收入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和突破。展望新的35年,到2049年,我国近年也呈现出增长动力减弱的态势,如果应对不利,在相对程度上也会有跌入中等收入的陷阱。今天张培刚教授研究的问题也是发展经济学的问题,今天会议主题也是转型与发展的问题,所以很需要构建一个新型驱动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民群众美好生活这样两个根本的目标。我们提出的核心建议(这跟宋教授讲得也很吻合),要把凯恩斯注意,出口、消费、投资这老三架马车,转化为以改革开放、创新创造、生态民生新三架马车为主要驱动力,来实现改革开放的新突破。

主要有五个部分:一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及机制;二是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面临驱动力缺失的问题;三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际经验和教训;四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空间和领域分析;五是以高质量的新制度供给构建中国经济中长期增长的新型驱动力。

这样的基本框架是从内生外生这样来分析的。先看一下中国过去35年基本的改革动力。核心有三点:一是通过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经济管理的体制,突破了计划经济模式,十四届三中全会完成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样一个体制的明确方向,逐步构建市场配置资源的微观基础;第二个方面,社会改革,促进社会总供给的增长。谈经济发展,核心是供给段生产力的发展问题。第三个方面,通过改革开放制度安排,扩大需求。朱玲教授谈的收入分配问题,其实对经济增长也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再看外生动力。有三大背景:第一条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产业结构调整问题;第二个是中国近三十多年经历了三轮外贸体制改革,使得中国经济逐步融入到全球化产业分工;第三加入WTO[微博]以来,这十多年,原来廉价劳动力优势与国际资本进行了对接,通过弥补外资有效补充了资本,通过引进技术,促进国内增长,通过市场的扩大,使供给的潜力得到了释放(产能面对的是全球化市场)。这是过去三十多年。

当前,中国原来的动力确实已经不足,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现阶段要素供给面临短缺,从劳动力的角度,资源环境约束的角度;二是受制度制约,主要要素价格尚未完成市场化,影响要素的有效配置。像中国的教育、医疗基本上没有改革,因为都是一些不疼不痒的东西,最核心的教育改革的东西没有出,这对中国未来发展有非常致命的影响;三是受制度造成的行政垄断抑制了市场主体的创新动力;四是制度约束内生需求。这四个问题在今天的中国表示非常突出。

从外生方面也面临了很大的问题:第一,08年这场全球性的危机导致国际市场需求减弱,因为欧美从加入WTO一直到08年,美国透支性的需求拉动了中国的出口,但这场危机之后,都在政府去杠杆、企业去杠杆,原来05年、06年都是30%以上的出口增长,这种好日子应该是一去不复返了。第二,中国可利用的外资有所下降。第三,因为中国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后,技术进步已经逐步进入到中端、高端,过去很容易搞山寨版的东西,很低的成本与研发,但到了今天,这种阶段已经过失了,进入自主创新的阶段,自主创新需要研发投入,这方面占1.9%,韩国、色列都是3.14%以上,这反映研发投入严重不足。像中国的教育、医疗基本上没有改革,因为都是一些不疼不痒的东西,最核心的教育改革的东西没有出,这对中国未来发展有非常致命的影响。

综合刚才两个方面,如果中国不进行改革创新就会落入“中等收入陷阱”。观察其他国家的经验教训,拉美是比较典型的失败者,没有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而且是多年在里面走不出来。上世纪初阿根廷人均GDP跟美国差不多,但一个世纪下来之后天壤之别。日本、韩国以及拉美的利智这是比较成功的三大案例,从他们的经验教训来看,有四点启示:一是经济发展不同阶段要及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我是不同意某些学者写由外需转向内需,由投资转向消费,这是巨大的误区,而是有要素驱动转为创新驱动。像韩国、德国,谈什么由出口导向转向内需,这样的文章对中国是误导。二是加大科技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三是要把要素供给质和量都要始终跟上发展需求;四是高度重视合理分配收入分配问题,构建社会保障体系。

未来中国有哪些增长空间?有九个方面,我在媒体上写过这个文章,大家可以百度(224.55, -4.41, -1.93%)一下,叫中国应该增长九大空间。一是城镇化的发展巨大空间。二是产业结构升级,由最低端转向中高端。三是基础设施升级,我们跟发达国家基础设施的水平差得很远,所以基础设施升级势在必行。四是服务业的升级,教育、医疗包括律师事务所,服务业的发展空间非常巨大;五是农业现代化,目前中国农业还是小农经济,小规模为主,离现代农业有巨大的差异,现在谈城镇化比较多,谈农业现代化都是蜻蜓点水。六是环保产业。七是协调,东中西部协调,像湖北赶上中国江浙一代,你的空间就非常大了,八是消费升级。九是海外投资。

怎么做?要以改革开放、创新创造、生态民主作为新三架马车,推动中国未来可持续发展。经济增长不是说出口、投资、消费越多越好,这并不是你的目标,这只是工具和统计指标而已,我们追求的是强国富民,如何实现国家的强大、如何实现民生生态的改善,这是你最终的目标。有几个措施,其中一条就是把“改革开放、创新创造、生态民生”纳入“十三五”规划;二是将改革(即高质量的制度供给)作为引领中国中长期发展的制度安排;三是构建开放的市场体系,扩大市场配置资源空间;四是完善科技创新的市场导向机制,实现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五是由中国制造转向为中国创造,更多考虑中国创造的问题。六是加强生(105.56, 0.77, 0.73%)态产业发展,加快民生领域(教育、医疗、棚户区)改造;七是强化国防领域的发展。

最后是三点政策建议:萨科齐总统在08年欧美危机之后,也组织一批经济学者写了一本书《对我们生活的误测》,更多关注生活质量可持续发展,结论一:不是说GDP不要了,而是更多元,既要考虑GDP问题,也要考虑生活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所以要将“生态”“民生”的改善,生活质量和环境质量的提升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第二,以“改革、开放、创新”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重点运用“中医”原理,促进“强身健体”。第三,着眼于“长跑”,保持中高速增长,更加关注“经济发展质量”和“提升国际竞争力”。大家知道,马拉松42公里,中国目前只走到半程,达到了中等收入的水平,离发达国家还有相当的距离,离欧美还有非常大的距离,在这种情况下,不应该跑到中间的时候就开始为一时的速度所着急,好象慢了几步就开始加速,打兴奋剂,跑过长跑的人都有经验,提速过早,最后一定是落在后面,日本80年代多繁荣,但没有几天就不行了,所以中国的发展是长期的过程,中国与美国、日本、印度这样大国的竞争也是长期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宏观政策应该更注意关注经济增长质量,关注强身健体,关注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作为最终目标。

未来包括在座的各位,一代一代的经济学人应该弘扬张培刚教授的治学精神,我昨天晚上也拿到了张培刚传,好好学习了一下,大家应该好好地弘扬这种精神,今天有些同学来得比较晚,太松散,缺乏精神,这怎么能做好治学。虽然前面赞扬了华科,但还是有好多的缺点。总之要弘扬张培刚治学精神,抒写21世纪中国经济学人新的光荣与梦想。为什么用这句话?中国按照购买力评价,总量是世界第一,不久的将来,按汇率法计算也是中国第一,而且民生也会有很大的进步,一流的强国需要一流的经济学家和经济学,我个人衷心期待中国经济学界能践行梅花与牡丹的精神,落实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方针,以及四种全会打造法治中国、建立法治精神的方针,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增强民族自信,一起抒写21世纪中国经济学人的光荣与梦想,促进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

上一篇:吴敬琏谈京津冀一体化关键问题是政府太强下一篇:中字头企业成亏损王:中铝负债率超80%

Bitget交易平台下载

Bitget注册地址

Bitget官方平台

相关资讯
友情链接